直播主题:杭州50项交通堵点综合治理提前完工

  • 发布日期:2023-12-22 14:10
  • 访问次数:
  • 来源:杭州市交通运输局

接待人: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交通治理处处长 袁球明,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 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部高级工程师 陈懿,钱塘区交通运输局交通治理专班负责人 顾训旵

主持人:FM89《民情热线》主持人明亮

接待时间:2023-12-22


城市交通拥堵治理,涉及群众出行效率和质量,是民生工程。今年年初,“城区交通堵点治理50处”项目入围杭州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。如今临近年关,50处杭州市民生实事交通堵点综合治理已全部提前完工。本期市民议事厅节目,我们就以“治堵年终盘点”为话题,展开讨论,我们先来听记者发回的报道。在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,学校改造完成的“地下人车分流”系统,通过数字大屏和地下图书馆等手段,彻底破解了接送娃淋雨和堵车这些难题,让不少家长都直呼“羡慕”。

下午四点,在云帆小学的地下停车库,不少爸爸妈妈已经停好了车辆,来到地下候车室门口,等着孩子刷脸出门。通过数字大屏,父母和孩子不仅能看到彼此,还能语音交流。接娃就像接机一样,爸妈来晚了也没关系。学校专门将候车室设计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,摆放着丰富的课外书籍。陈同学说:“大屏幕能看到妈妈,然后妈妈按着那个绿色圆圈,可以跟我们讲话,那我们就会扫脸出去,那就碰到爸爸妈妈了,不会淋雨。”

创办于2019年的云帆小学位于大学城北,属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块,周边小区入住率较高。再加上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,周边紧邻幼儿园,每到上下学高峰,附近道路都会面临交通秩序混乱、拥堵等问题。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,以前学校门口的交通经常出现瘫痪。“之前的话我是在上面,然后就是车停在马路边,然后走进去,然后他就是在保安室那里等我。因为我跟他时间还有相差个二十来分钟,有时候就是怕他在外面等的着急了,然后我觉得这样子挺方便的,就不用担心他安全问题。”

云帆小学改造的“地下人车分流”系统,打通了社会停车场和学校内部停车场,为往来接送车辆提供了217个共享停车位。更为重要的是,此次改造优化了学校的出入口设置,家长车辆一律从原学校地下车库出入口驶入,沿设计线路行驶至家长等候区,接到学生后由原社会地下车库出入口驶离,形成停车库地下交通内循环。

记者注意到,为了更好维持出口秩序,学校还在家长和学生等候的两侧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值守,确保出入安全。钱塘区云帆小学校长高海中:“通过这个下沉广场的建设,让孩子们从地下车库来接送也比较的安全,家长也觉这很放心。像雨天的话,我们孩子们到这里以后,到达教学区,每一个教室他都可以不带伞。”

今年年初,“城区交通堵点治理50处”项目入围杭州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。目前,50处杭州市民生实事交通堵点综合治理已全部提前完工。按照“重大堵点综合治、高速堵点联动治、常发堵点滚动治、景区拥堵专项治、预判堵点提前治”的“五治”工作体系,50项杭州城区交通综合治理共完成7条道路改扩建,28个路口交通组织优化,新设1处人行立交、8个学校地下接送系统、1个学校周边地面停车场、2个医院周边停车场等设施。

十字路口,汇集着不同方向的车辆、人流。一旦短时通行流量过大,就会变成导航上缓慢通行的“红色”路段。因此,治理路口拥堵,也是城市交通治堵的重点内容之一。今年9月,长河路与滨河路交叉口多了一座造型别致、色彩斑斓的人行天桥。它的出现,正是为解决该路口早晚高峰流量过大导致拥堵的问题。杭州城建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四部经理诸军:“整个天桥成工字型布置,设计以水韵流动为主题,凝练钱江秋潮的意境,体现了勇立潮头敢为先的浙江精神。东北角和西南角各设置两个公园,将街角景观与天桥和城市相融合,更好的服务于周边的市民的休闲出行。”同时,对滨河路东口进行改造,由三进两出改为四进两出,并设置一个左转车道、两个可变车道、一个右转车道。同样从今年6月底,滨江区建业路通过综合治理,也是道路宽了,颜值亮了。杭州滨江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工程二部副主任工程师金磊:“我们针对现状道路两侧的地块已全部建成,行道树较大的特点,在红线40米范围内做文章,不新增建设用地,保留现状乔木黄山栾树,设置机非隔离带,采用人非共版的形式进行四改六改造,充分保障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安全,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,平等路权。我们采用压缩中央分隔带的方式对路口进行渠化展宽,对中央分隔带以及机飞带端头的绿化进行了重点的打造,既缓解了交通拥堵,又提升了道路景观效果。”

人行天桥及路口改造后,人车分离效率大大提高,路口拥堵的概率也有所降低。经前后流量监测数据对比,该路口延误情况同比缩短了27%左右。投用近3个月以来,路口早晚高峰处于基本畅通状态。

运管中心交通治理处处长袁球明:非常感谢市民朋友们对杭州交通治堵工作的关心、理解和支持。近年来,我们始终关注市民群众出行需求,连续多年治理市民群众“身边的拥堵”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今年初,“城区交通堵点治理”项目首次入围杭州市十大民生实事,反映了市民朋友们的呼声。

一年来,在市民群众的支持下,截至10月底,已全部完成了50处城区堵点的治理,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个月。

趁这个机会,也把治理的情况向市民群众做个汇报。

在堵点的确定上,应该讲我们充分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。年初,我们通过报纸、电视台等多种形式,多轮征集市民群众意见、建议,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,最终确定了50处城区堵点。

类别上,群众反映强烈的交叉路口治理28处,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;医院、学校等和市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周边治理15处,也占到了三成。也就是说,我们始终围绕市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在治堵。

区域分布上,我们结合出行大数据,科学、精准确定治理区域,近一半的治理点集中在核心城区,力求达到“治理一个点、畅通一个区域”的效果。此外,为了确保外围城区的市民朋友享受到均等化的出行体验,我们也安排了20多处堵点进行治理。同时,针对西湖景区节假日拥堵难题,我们对景区周边进行了专项治理。

应该讲,每一处堵点的治理,我们都花了大力气,从拥堵原因、治理举措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,一个拥堵点一个治理方案,力求对症下药、药到病除。

在治理过程中,很重要的一点是:我们秉持着开放治堵的理念,让广大市民朋友们参与进来。前面提到,这个地方要不要治理,我们充分听取市民意见。治理过程中,邀请周边市民群众来监督。治理后的效果怎么样,也由市民群众来评价。总之,我们和大家一道来治理,治理效果也是我们大家共享。
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交通治堵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作为城市“成长的烦恼”,交通拥堵还一定程度的存在,尤其是距离市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,我们的治堵工作还存在着区域不够精准、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,

下一步,我们计划持续在几方面发力:一是持续滚动开展医院、学校等群众身边的拥堵点治理,切实解决群众就医、上下学的出行不便难题。二是开展西湖景区专项治理,进一步优化景区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,推动景区外围停车场高效利用,有效破解西湖景区“路拥堵、车难停”的现状。三是持续开展公交片区化治理,着重在城郊等区域优化公共交通服务,为市民群众提供公交+地铁的“一站式”出行服务。也请市民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交通治堵工作,谢谢大家!

主持人:“城区交通堵点治理50处”中可介绍几个特色案例?

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 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部高级工程师 陈懿:凯旋路与艮山西路交叉口路段,就是个典型。艮山西路是杭州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道路,凯旋路则是上城区的主要地面通道。路口交通流量大、拥堵严重,如何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是该路口治理的关键。

杭州市交通运输局(市治堵办)联合上城区政府对这一路段进行了全面评估,分别针对四个路口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。例如早晚高峰期间,从东口左转的车流量大、排队时间较长,特别是其中还有40%的车辆需要掉头,故而左转车道通行速度慢;南口,同样也是左转车道上,由于展宽渐变段车道过短,直行和右转车辆无法及时进入进口道,容易导致加塞等情况。西口,高峰小时左转车流量约300pcu/h,一条左转车道难以满足左转通行需求,导致左转排队溢出。北口,北口直行和左转流量存在错峰现象,左转流量相对较大,信号相位短,排队溢出,直行车道利用率较低。

每个方向的问题不一样,但总的来说都是车道设置不够合理加剧了早晚高峰的拥堵。所以,我们对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路口,分别采取了加大车辆转弯半径、借用对向车道设置潮汐车道、优化渐变段拓出机动车道、设置可变车道等方案,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。

治理后凯旋路与艮山西路口交通运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。交叉口整体排队长度由治理前158米减少到治理后148米,减少6.3%;延误指数由治理前91.35减少到治理后86.12,减少5.7%;平均停车次数由治理前的1.3次减少到治理后1.2次,减少7.7%。

东西走向的滨和路和南北走向的长河路,都是滨江区的城市次干道,均为双向4车道。早晚高峰时期,长河路南北方向流量约3160辆标准车/小时,滨河路东西方向流量约1660辆标准车/小时,车流量较大。加之该路口又位于长河地铁站与滨江互联网小镇之间,周边集聚了产业园区、居民区、学校、综合体等配套,经过该路口的人流量大且每日稳定。车多人多,非常容易造成路口拥堵。

为缓解路口交通拥堵,在路口建设一座人行天桥,分离人车冲突;另外,在人行天桥施工过程中,滨和路东进口原“三进两出”的地面交通线路,也被改成了“四进两出”,并根据前期流量测试,设置了“1个左转车道+2个可变车道+1个右转车道”,以更好满足车辆出行需求。

人行天桥及路口改造后,人车分离效率大大提高,路口拥堵的概率也有所降低。经前后流量监测数据对比,该路口延误情况同比缩短了27%左右。投用近3个月以来,路口早晚高峰处于基本畅通状态。

西溪乐天城综合体位于余杭区五常大道上,现状综合体周边交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:一是紧邻的五常大道-荆长路口北口交通压力较大。北进口仅有1条左转专用道,在交通高峰期,左转车道排队长,易造成拥堵;且车道线性不畅,经常发生事故,存在安全隐患;北出口仅3条车道,在上下学时段,接送车辆与直行车辆交织,交通高峰期易造成拥堵;二是乐天城地下停车场专用通道缺少标志标线,导致道路资源利用率不足;三是乐天城配套车辆临停泊位缺失,非机动车停放不规范,并缺少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。

采取措施:一是硬化中央绿化带,增设一条左转车道及一条出口道,原左转车道改可变车道,同步增加电子可变标牌;增加进口提前掉头车道。二是周边增设乐天城地下停车场指示标志、及乐天城地下停车场专用车行道指示标线。三是乐天城北侧(靠五常大道)完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区,规范非机动车停放,减小对非机动车通行的影响。路口增设地铁联胜路站引导指示标志。乐天城大门西侧增设公共自行车租还点,鼓励引导绿色出行。在五常大道荆长路公交站双向增设机动车临停泊位,同时优化调整356公交线路。制定多套信号配时方案,优化五常大道沿线路口信号配时,建立红绿灯绿波带。

综合体经过交通治理后,周边交通秩序和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五常大道-荆长路口交叉口整体排队长度由治理前121米减少到治理后103米,减少15%;延误指数由治理前55.02减少到治理后42.93,减少22%;平均停车次数由治理前的1次减少到治理后0.8次,减少20%;路口评级从治理前E上升到治理后的D级。

主持人:钱塘区云帆小学如何治堵?有何经验可分享?

钱塘区交通运输局交通治理专班负责人 顾训旵:云帆小学位于钱塘区大学城北,规模大、学生多,且与凌云幼儿园、文海启源中学紧邻。云帆小学目前有教学班级60个,2504名学生。学生主要分布在沿江及大学城北一带,涉及20个住宅小区。云帆小学在改造前仅有东侧江月路一个出入口,接送时间段江月路禁止机动车通行,机动车全部停放在江月路凌云街、水云街路口,交通秩序混乱,对大学城北居民影响较大,信访投诉非常多。为解决云帆小学接送难和交通拥堵等问题,由区治堵办牵头,区教育局、区公安分局(交警大队)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、城发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工作专班,重新统筹规划,为其量身定制治堵新方案。一是思想引领,倡导家校停车共治。学校积极动员教职工主动投入到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中,设立“护学岗”,教职工与交警城管不间断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检查和整治。并以告家长书、家长会及钉钉家校通知的形式,倡导学生及家长自觉服从校门前交通管制,绿色文明出行,加强“警家校”联动,做到“安心接送”。二是资源整合,实现内外停车分流。通过多部门协调,将学校内部与社会外部的地下停车场打通,出入口分开设置,形成停车场地下交通内循环。并将地下停车库217个车位统一由和达交投管理营运,由营运单位保障学校教职工和家长接送车辆的免费停放,同时地下停车场可作为家长遮风挡雨的接送中转站,从而合理分流接送车辆。同时新增4条公交求知专线,于学校内部实现逆时针单向循环。做到“顺心接送”。三是政策并行,强化精细停车管理。学校对不同年级、班级实行错时接送,并将人行、非机动车、求知专线、私家车等4种接送方式的通道分开设置,实行错位分流接送,避免出现过去“人车”扎堆在同一路口的情况,接送时长节省60%以上。停车场营运公司和达交投对停车收费系统进行改造,家长接送车辆做到早晚各免费1小时,做到“省心接送”。四是数字赋能,健全智慧接送体系。家长可在智慧校园系统电子屏上看到孩子的放学动态,做到“慧心接送”。